掌握5大要點 智選專上課程
於 28-11-2019 發布
學友社學生輔導常設委員會委員 呂駿輝
除聯招課程外,同學亦可選擇聯招以外的專上課程,包括自資學士學位/副學位課程,以及由政府資助的學士課程、高等文憑和高級文憑課程(由職業訓練局、演藝學院、菲臘牙科醫院開辦)。各類課程及院校選擇繁多,收生機制及要求不一,同學宜及早收集及分析升學資訊,以免在放榜後倉促報名而做錯決定。以下5個選擇聯招以外專上課程的要點,可幫助同學作出明智決定。
1 志趣與能力
同學可先
因應興趣、能力及志向,選擇合適自己的課程,了解哪些大專院校有開辦相關或類近的學科,鎖定目標。選科不宜太狹窄,應包括一籃子類近的學科,以增加入讀心儀課程的機會。若同學仍未清楚自己的志向,不妨與師長傾談,亦可透過一些網上評估工具來提升對自己的認識。例如:
香港專上學科選擇測評量表。
2 心儀課程的收生要求
鎖定目標課程及院校後,同學便要
了解課程的收生要求,以評估自己的入學機會。同學可於
「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」查閱各個課程上年度的收生成績,衡量自己的入讀機會。同學如沒有預先報名,在放榜後可參考上年度的收生成績,來評估報讀哪一所院校課程,避免因分數不足而浪費報讀其他課程的時間。
要注意,不同課程的去年入學成績參考價值略有不同:收生人數較多、每年入學成績較穩定的課程,參考價值較高;收生人數較少、新近開辦,或曾更改收生要求的課程,參考價值相對較低。
與此同時,入學成績每年不同,因此去年的收生情況,未必能準確預測同學今年獲錄取的機會。另外,討論區或載有相關資料,但難以確定真偽,同學不宜盡信。
3 學術評審及專業認可
同學衡量某個課程時,可以從
學術評審及
專業認可入手,先確定課程的學歷或專業資格是否已得到認可。
學術評審
主要關注課程的
學術水平是否已達到相關資歷級別的要求,同學可透過
「自資專上教育資訊平台」查閱課程是否已通過學術評審(副學士/高級文憑屬資歷架構第四級、學士學位屬資歷架構第五級)。
專業認可
主要是指課程畢業生是否具備該專業的執業資格,通常由相關專業團體按其專業規則作核證。形式可包括完成課程後,豁免執業試部分或全部試卷、作為執業試的報考資格,或直接取得專業資格認證。設有執業資格的專業包括護士、註冊社工、會計師、幼稚園教師、職業治療師等。報讀此類課程前,宜先向相關的專業團體查詢,不宜單方面相信院校的宣傳資料。
4 學費與資助
大專課程的學費動輒數萬元一年,而自資課程的學費更加昂貴。報讀課程前,應考慮經濟能力並與家人商量。政府在2019/20學年為修讀自資學士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$31,300的免入息審查資助(NMTSS),計劃涵蓋17間院校的本地和非本地自資學士學位,以及銜接學位課程(2020/21學年資助金額尚待公布)。政府亦透過指定專業/界別課程資助計劃(SSSDP)資助
政府亦設有專上課程的
學生資助計劃,當中包括需要入息審查的助學金及貸款,亦有不需要入息審查的貸款計劃。審批的標準與中學的學費減免計劃不同,同學可於
學生資助處了解相關課程是否可獲得資助。
另外,如在放榜後獲課程取錄,院校會收取留位費。留位費動輒數千元,除滿足特定條件(如獲指定課程取錄等)外,一般情況不會退款。因此,繳付學費及留位費前,最好先與家人商討。
5 院校的教學質素
報讀課程前,也要
了解院校的教學質素,包括師生比例、教學設施、學習支援等。同學不妨參加各大專院校的開放日或資訊日,到自己有興趣的學科部門參觀,與部門的老師及同學傾談,加深對院校和課程的認識,亦有助同學在課程面試時的表現。另外,院校的設施如圖書館、食堂、活動室、體育及康樂設施都直接影響同學的大專生活。
及早準備選報課程
選擇大專課程是人生一個重要的決定,同學應該及早了解各方面的資料,為放榜作準備。每年不少同學在放榜後,才倉促報讀聯招以外的專上課程,結果入讀後才發現不合適,白白浪費了金錢及時間。希望同學能掌握以上要點,及早準備,好好規劃將來。
查詢
此平台可提交多個聯招以外專上課程(除演藝)的入學申請。
載列各專上院校及課程的詳細資料,包括經評審課程的內容、修讀年期、學費、「NMTSS」及「SSSDP」資助計劃、學術評審、過往新生入學成績、畢業生統計數字等。
|
編輯:黎凱晴
相關文章:
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(E-APP)2020
為修讀香港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(NMTSS)
聯招以外本地學士課程一般入學要求